close

武田信玄領導風格之早年我見

年輕時候的信玄非常低調,甚至連父親都不願意將來傳位給他,但是一旦讓他佈署妥當便抓住機會,立刻取得主導權,贏得家臣的支持,還將他的父親流放到三河,當然,流放父親這點有許多爭議和批評,但筆者認為信玄自有理由,針對這點筆者不妄下任何評論,我所認同的是其低調處事的手腕,孫子兵法始計篇有云:「兵者,詭道也,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…」,在情勢尚未明朗,準備尚未完善前,身為領導者應低調行事,避免樹大招風而在還未實現理想前就被鏟除,可是時機一旦成熟,就要能勇往直前,克服阻礙,朝目標挺進。
 
信玄在取得權力後,甲斐〈武田家的領地〉周圍仍有許多列強虎視眈眈地欲伺機而動,信玄先內俢內政,增強戰備,待富國強兵後,採取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擊破的方式加以征服,擴大其領地,領導者多半有許多目標要去實行,有些目標不易一次完成,不如將目標分成多個階段,逐一完成,這樣也較不費力,內容也許比一次完成來的完善。
 
信玄在作戰時全力以赴,直搗要害,但不求趕盡殺絕,可是有次例外〈那次戰役將敵方守城武士的頭全被砍下來,以為警訊〉,為什麼呢?筆者認為是信玄體認到被逼到絕境時的反撲,其殺傷力太大了,不值得,「要留一條後路給別人」,身為領導者亦要有這種認同,千萬不要把對手逼得太緊,孫子兵法作戰篇有云:「兵貴勝,不貴久…」,也有相同的道理。
 
國家或個人若失去了競爭對手,就容易鬆懈下來,導致失敗,常言道「國無外患者,國恆亡」,信玄上杉謙信當成一輩子的對手,兩人曾對峙了十二年之久,雙方變成英雄惜英雄,這股競爭,也成為後來支撐雙方的動力,身為領導者,最好能找個對手來警惕,不要讓自己鬆懈下來。 
 
信玄除了冷靜、沉得住氣外,還有就是不易被激怒,甚至在挫敗時仍能坦然面對,那是一種自信的表現,發生挫敗時要檢討而不是後悔,後悔於事無補,西諺有云「英雄是在逆境中仍不忘微笑的人」,憤怒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,人在憤怒時所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錯的,所以領導者要有不被激怒的修養,因為一旦被激怒,就容易陷入敵人的陷阱領導者要能沉住氣,找出對方的弱點再做反應,千萬不可燥進壞了大事
 
信玄軍隊的旗幟印有「風林火山」四個字,代表疾如風、徐如林、侵掠如火、不動如山,這是引用孫子兵法兵勢篇,由於這是信玄帶兵的方式,所以就印在旗幟上,光是看到這些,再搭配部隊的軍容,其他諸侯的士兵往往就會覺得信玄軍隊實力堅強,而未戰先怯,要讓對手承認我們的力量,在有「實力」後,就要提高「知名度,風林火山正好代表了信玄軍隊給人們的印象,從公共關係來看人類彼此的溝通 : 「印象」是很重要的,身為領導者,應該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或CIS讓人了解你的處世風格。
 
信玄身旁有許多家臣可以擔當軍師的角色,例如山本勘助真由幸隆高阪昌信等,三國時代劉備也擁有如孔明等許多幕僚所組成的智囊團,身為領導者,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知道每件事,反而是要知道向「誰」求助比較重要,現代的社會已不是單兵作戰的時代,也進入比以前更細分化的社會,所以領導者最好能籌組智囊團作為其諮詢的對象,信玄除了善於識人、用人外,更是信賴他所用的人,身為領導者,如事必躬親,便無法培養屬下的實力,而任何事都攬在自己的身上,對精神及肉體上都會造成不良影響。
 
信玄將佔領高遠城當作統一信濃的前哨站,開戰前他先派遣「忍者」到處散布流言,「如果男子被逮捕都要送到礦山做工,女人被抓到後,全部送去當妓女」利用這些假情報,使得高遠軍在還沒作戰前就逃之夭夭了,信玄自然就不戰而勝,謀攻篇有云: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以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勝利才是聰明的作法,在信玄善用情報的背後,他下了許多功夫,例如設立烽火台來傳達訊息,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訊息,修築類似今日的高速公路的棒道,供軍隊及忍者使用,以發揮速度及情報傳遞上的優勢,孫子相當重視用間篇,想必信玄也有一定程度的領悟,現在的世界是資訊充斥的時代,身為領導者除了應建立自己的情報網外,最重要的是能分辨出哪些情報是有價值的,哪些是無關緊要的,絕非一股腦兒全都吸收,那還不如不知道好。
 
日本戰國時代,手足相殘、流放兄弟是很平常的事,但流放自己的親身父親卻相當罕見,在信玄流放自己的父親後,他對這件事一直都沒有做任何辯解,而是以行動表示一切,他利用堅強的武田軍團展現一流武力,同時修築道路、整治河川、挖掘礦山、流通貨幣、並建立法治的國家基礎,現代當地人至今仍對信玄念念不忘,就是因為人們都承認他的實力,身為領導者不能只耍嘴皮子,而應該用行動展現一切,用行動證明自己有實力,下面的人自然會跟隨你,只知坐而言,不知起而行」不正是許多失敗者的寫照嗎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從信玄身上也讓筆者看到兩個身為領導者所不該犯下的錯誤,第一就是信玄忽略掉健康的重要,他為了與湖衣姬結合,不顧對方有病,感染了肺癆,又因長年征戰,一直未有充裕的時間休息靜養,所以無法支持到最後,在進京欲取天下的路上撒手人寰,第二就是沒有培養合適的接班人,信玄的四子勝賴,由於出身取訪,早期未能跟隨在信玄身旁,所以並沒有接受到信玄完整的帝王教育及了解其治國精神,以至於後來太過於燥進,沉不住氣,敗於德川家康之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此篇寫於 27 年前,為閱讀"武田信玄-風林火山"這套小說後之心得記錄,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其史實是否如實,仍需嚴謹的歷史考證 小說為筆者初步認識信玄的起點,也開啟了研究日本戰國時代歷史的大門

arrow
arrow

    mrcro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